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大小单双正规平台网址 > 新闻动态 > 5千枚炮弹精准轰炸!敢突袭以色列的“哈马斯”,到底有何背景?
5千枚炮弹精准轰炸!敢突袭以色列的“哈马斯”,到底有何背景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38 点击次数:92
近期,巴以局势再度急剧升温,陷入紧张对峙状态。10月7日,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对以色列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,短时间内朝着以色列境内密集发射了多达5000枚火箭弹,如此强大的打击力度与猛烈程度,堪称前所未见。此次哈马斯的突袭行动,完全出乎以色列的意料,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。事发后,以色列迅速做出反应,第一时间宣布进入战争状态。那么,巴以双方究竟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?在长期以来以强巴弱的力量对比态势下,哈马斯又为何能有如此胆量与魄力主动出击呢?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背后的诸多缘由。
巴以关系缘何剑拔弩张
以色列作为一个新兴国家,自成立至今仅有75年历史。其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东岸,北部与叙利亚、黎巴嫩相邻,东部与约旦隔河相对,西南方向则与埃及接壤。然而,在以色列的版图之中,还存在着一个特殊区域——巴勒斯坦。巴勒斯坦位于约旦河以西,其国土由两部分构成:一部分是紧邻约旦河的约旦河左岸区域,面积约为5884平方公里;另一部分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加沙地带,面积约365平方公里。
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,巴勒斯坦的领土被以色列环绕。当前巴勒斯坦所谓的边界线,实际上是两国通过协议确定的停火线。回溯历史,在1948年之前,如今以色列的这片土地都归属于巴勒斯坦。但在1947年,犹太人发起复国运动,联合国通过了181号决议,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——以色列,并将原本属于巴勒斯坦的领土进行划分,其中巴勒斯坦分得43%,面积约1.15万平方公里,以色列则获得57%,面积达1.52万平方公里。但随着以色列在后续不断扩张领土,如今巴勒斯坦的实际控制面积锐减至仅2500平方公里,而以色列的实际控制面积却大幅增长到25000平方公里。
领土边界的模糊不清,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巴以双方的矛盾冲突。特别是以色列对西侧加沙地带的管控极为强硬,在陆地上,以色列对整个加沙地区实施全面封锁,并且每隔300米就设置一个禁区,严禁加沙居民靠近。在海上,以色列也部署了严密的防控力量,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。要知道,加沙地区拥有约40公里的海岸线,这原本是巴勒斯坦为数不多能够出海的通道,可在以色列的重重封锁之下,巴勒斯坦在出海方面与内陆国家并无二致。如此一来,加沙地区居民的生计遭受了严重影响,不仅失业率居高不下,百姓长期饱受战火的威胁与侵扰。因此,从民族情感层面来看,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积累了极深的怨念。
其次,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。生活在以色列的犹太人认为,巴勒斯坦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作迦南,这里是犹太人祖先希伯来人长期生活繁衍的地方。公元前1世纪,罗马帝国攻占迦南,犹太人被迫离开故土,罗马随后在此建立了巴勒斯坦。流亡的犹太人迫于生存,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漂泊世界各地的流浪生活。
后来,阿拉伯人战胜罗马人,在迦南地区定居下来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犹太人曾试图重返迦南,但在此已经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人自然无法接受,双方为争夺这片土地展开了激烈争斗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犹太人才再次获得独立建国的机会。犹太人觉得巴勒斯坦地区本就是他们的故土,理应回归;然而,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认为,这里是他们世代栖息生活了上千年的家园,难以接纳犹太人的到来。更何况,以色列在独立时获得的领土面积比巴勒斯坦更多,这种看似偏袒的行为,让巴勒斯坦心中的积怨日益加深。基于这段复杂的历史,双方围绕领土归属问题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,并且这一矛盾一直延续至今。
另外,首都问题也是巴以矛盾中的一个关键因素,这背后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紧密相连。犹太人将耶路撒冷视为犹太教的圣地,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家园,所以在以色列独立后的第二年,便宣布将耶路撒冷定为首都。
而对于阿拉伯人而言,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和升天之处,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。此外,基督教也极为重视耶路撒冷,将其视为基督信仰的重要发源地。因此,在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时,同样把耶路撒冷设为首都。这就导致巴以两国在名义上拥有同一个首都——耶路撒冷。不过,以色列实际的首都是特拉维夫 - 雅法,巴勒斯坦实际的首都是拉姆安拉。首都归属不明确,宗教信仰又存在差异且难以统一,这些因素进一步激化了巴以双方的矛盾。
更让巴勒斯坦感到愤懑的是,1988年该国宣布独立时,并未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承认。所以在联合国体系中,巴勒斯坦至今都未能获得正式成员国的资格。在众多矛盾与恩怨的交织叠加之下,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难以实现缓和。
哈马斯究竟是怎样的存在
哈马斯,全称为伊斯兰抵抗运动,其前身为伊斯兰联合会,成立于1987年。该组织在巴勒斯坦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:一方面致力于慈善事业,为当地民众提供帮助;另一方面则积极开展反抗以色列的相关活动。哈马斯的主要目标是“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”,并期望在以色列、约旦河西岸地区以及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全新的伊斯兰神权国家。此次巴以矛盾的升级,正是源于哈马斯主动对以色列发起的新一轮军事行动——“阿克萨洪水”行动。哈马斯此次的突然袭击,就连以色列官方都不得不承认其规模和影响“史无前例”。
长期以来,以色列的存在始终未能被阿拉伯世界所接受,在中东这片土地上显得格格不入。而巴以问题,更是中东地区最为棘手、复杂的难题之一。由于历史、宗教、领土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交织,使得巴以之间的问题充满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。
哈马斯正是在这种复杂局势下应运而生的。哈马斯始终坚信,抵抗和圣战才是巴勒斯坦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,因此坚决拒绝与以色列进行和谈。1993年,巴以关系曾一度出现缓和迹象,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签订了相关条约,允许巴勒斯坦人民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先行实现自治,但哈马斯对此明确表示反对。
在巴以关系中,还有一个重要的组织——法塔赫。法塔赫是巴解组织中规模最为庞大、实力最强的主流派别,在巴解组织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。与哈马斯不同,法塔赫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处理巴以关系,这种理念与哈马斯完全相悖,也正因如此,双方时常产生摩擦冲突。
如今,法塔赫主要负责治理约旦河西岸地区,哈马斯则集中在加沙地带开展活动。由于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并不接壤,被以色列团团包围的加沙地区,主要面临的是与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关系。不过,由于哈马斯自身实力相较于以色列较为薄弱,在长期的对抗过程中,离不开法塔赫的支持与援助。加之背后有埃及从中斡旋调解,双方的关系一直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。但由于双方在诸多利益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,都不愿意轻易放弃自身利益以实现联合,所以直至今日,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依旧未能实现真正的和解。
哈马斯、以色列,再加上法塔赫,三方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三角关系,这使得巴以之间的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。只要这三方的关系得不到妥善解决,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化解。而在这持续不断的战争与冲突中,承受苦难的终究还是两国的广大普通民众 。
